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壮阔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广场中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表达着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花篮上“喜迎二十大”的字样传递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热切期盼。
临近10时,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小号手吹响深沉悠远的《烈士纪念日号角》。
“礼兵就位!”随着号令,三军仪仗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正步行进到纪念碑前持枪伫立。
10时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默哀毕,手持鲜花的少年儿童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致少年先锋队队礼。
方阵前,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亲属,中国少年先锋队名义敬献的9个大型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红色缎带上书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
军乐团奏响深情的《献花曲》,18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鲜艳挺拔的红掌、芬芳吐蕊的百合、轻盈绽放的文心兰,寄托着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习近平迈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绕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前进力量,一定能够谱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少年儿童和各界代表也依次走到纪念碑前,献上手中鲜花并瞻仰纪念碑。
敬献花篮仪式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主持。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部分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出席仪式。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京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亲属代表,在京功勋荣誉获得者代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了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无数革命先烈英雄形象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由来吗?这段历史,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让我们从73年前说起——
奠基:新政协通过修建“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和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敬电。
同时,这次会议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会议一致通过了修建“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和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碑碑文。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因为天安门广场承载着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周恩来的提议获得代表们的一致赞同和一致通过。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
当天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后,为了追念一百多年来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们,全体代表乘车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下午6时,奠基典礼开始,周恩来代表主席团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致词:“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现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我们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外举行这个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周恩来致词后,全体代表脱帽静默致哀。默哀毕,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碑文。
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
这一碑文后来经周恩来手书,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书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破土
随后,毛泽东和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们一一执锨铲土,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表达他们对于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设计:公开模型征求意见
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如何才能达到周恩来总理批示的“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建碑目的?当时来自全国的200多份设计方案汇集到京,有亭、台、堂、碑等多种形式,有单独、群像的雕塑,有高耸的塔形,也有低矮的园林。经过几次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歌颂人民英雄的崇高事业、伟大功勋,纪念碑应该高而挺拔。平铺地面式的方案先被否决,巨雕塑像式和碑、塔的形式成了建筑形式争论的中心。
初步探讨的纪念碑方案
1951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地点,陈列了三个模型:一个是五分之一缩小的大模型,另两个是有坡顶及有群像的小模型
那段时间,天安门广场摆放着3个按1/5比例做成的大模型:一个是高耸的矩形立柱模型;另一个是建有亭子、游人可登碑顶瞭望的模型;还有一个是将台座提高,做成有3个门洞的红墙台座模型。同时还陈列了有坡顶及有群雕像的两个较小的模型,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这些模型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大家纷纷驻足观赏、提建议,充分彰显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海外华侨也积极参与设计方案的拟定。华侨领袖陈嘉庚表现得尤其积极。他通过多种方式,联系、组织海外侨胞,共同研究、绘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图案草图。
1952年4月,北京市市长彭真听取张澜、李济深、邵力子等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模型的意见
1952年5月,北京市政府成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截至最后定案时,兴建委员会共收到设计方案240多件。经过反复地对比、研究,于1953年3月,从中精选出8种。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论证,时任民盟中央常委、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就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中的问题,向彭真写信,谈了三种形式的利弊,与建筑设计组最终提交了将碑座提高,内设陈列室可进入,碑身呈矩形,碑顶为四坡顶的方案。方案模型在政协展览征求意见后,设计方案经批准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
梁思成致彭真的信函
开工后,全国人民仍十分关注纪念碑的兴建,不断有人提出改进意见。当时彭真市长倾听并采纳了梁思成教授的建议,改掉了“大大违反结构常理”的“大平台,下面开三个门洞”的送审方案,吸收了“做成实体碑身更显庄重”的意见。根据这个意见,后来取消了大台基陈列室,形成了现在的碑形。
虽已开始施工,但此时浮雕主题和碑顶形式仍未确定。建筑家建议用“建筑顶”,雕刻家则主张用群雕。雕刻家认为“大屋顶”形象古老;但建筑家反对群雕,认为群像在40米的高空,无论远近都看不清楚。
彭真经过认真思考后指示:群像形式容易使主题混淆,用“建筑顶”为好。于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顶,便按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建造,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碑体既有民族传统风格,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它不仅表彰了人民英雄光芒万丈、千古不朽的功绩,而且是一座具有艺术价值的杰作。
浮雕:塑造170多个人物形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纪念碑背面是毛泽东撰写、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整个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纪念从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走近纪念碑,最吸引人的当属那10幅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宽2米至6.4米,共刻画了170多个人物形象。
为何要设计这样一组浮雕?当年,随着设计方案逐渐明晰,纪念碑底座不再设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那么,怎样才能把革命烈士的事迹展现在纪念碑上?最后,兴建委员会决定在纪念碑底座的碑身上,雕刻一组浮雕,把中国100多年来革命斗争的历程表现出来。
时任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美协主席、杭州市副市长的刘开渠被挑选出来主持浮雕设计工作。他早年留学法国,是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对中西方的雕刻手法都十分熟悉。1953年初,中央给刘开渠任职的杭州市连发了三封急电。接到电报,刘开渠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立即到北京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报到。
兴建委员会主任彭真见到刘开渠十分高兴,直截了当地讲:“中央决定借调你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工作,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处长、雕塑组组长,你有什么意见?”刘开渠当即答道:“没有意见,一定和大家一起把工作搞好。”顾不上休息,他立即从全国各地推荐和选拔来的300多名雕塑艺术家中再次精选100多人,与他们一道投入设计。经过努力,最终创作出一批反映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的浮雕图案,报中央选择。中央领导人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中,先预选了多幅作品,又进行反复研究,最后选定了: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全国等重大历史题材作品。
进入浮雕制作。刘开渠带8位雕刻大师到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太原晋祠彩塑以及麦积山、龙山、开封、徐州、济南等地去实地考察雕刻艺术,积累素材。回到北京后,刘开渠本人以身作则,把铺盖搬到工地,每天吃住在工地上。除了组织整个浮雕设计工作,刘开渠还亲自投入到创作中去,他经过反复研究、构思,创作出了《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3块大型浮雕,生动表现了解放军英勇奋战、人民群众踊跃支援前线的场景,堪称浮雕创作的精品。
浮雕制作过程十分艰辛。第一步是做成泥塑。第二步再由雕刻人员按照泥塑的形状雕刻在纪念碑上。为了使泥塑和雕塑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表现出革命英雄的气概,需要真人做模特。那个年代,没有人愿意当模特,找模特十分困难。在此情况下,刘开渠请示兴建委员会领导同志同意后,由兴建委员会出面,调用部队战士来当模特。后来,许多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亲自作示范,使得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进展比较顺利,最终按计划完成了任务。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难得的精品。细细品味,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建筑里,气象万千,今日思之仍激动不已。”这是民盟盟员、著名建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的评价。
今天,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向这座人民心中的丰碑致敬!让无数先烈的革命初心与丰功伟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奋斗!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